第三届中韩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论坛述略

日期:2016-07-27  访问量:4581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

      6 月27 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韩国公州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韩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论坛在安徽合肥召开。前两届分别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韩国公州大学举办。本届论坛吸引了中韩两国10 余家高校院所的40 余名师生参会,期间举办了场主题报告,13 场专题报告,展出了数十张文化遗产保护最新研究成果海报。

      韩国公州大学金奎虎教授作了主题为“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的报告。他认为文化遗产具备三个条件——伦理、合理和实用,而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应用和活用科学的保护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中日韩的文化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大多来自西欧,对韩国甚至中日韩三国传统文化理解不足,对现实现状理解也不一致,因此在对文化遗产判断标准的认识和实践上,仍然需要各国专家的相互沟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雪莲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实验室情况。该实验室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运用碳十三分析和氮十五分析方法对人类主食进行研究,揭晓了诸多史前遗址先民的饮食结构,在近年来的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韩国公州大学博士尹智贤对韩国代表性的玻璃生产遗址展开研究,分析了韩国古代铅玻璃的组成成分和铅同位素铅特征,探讨了韩国古代铅玻璃制作和坩埚之间的关系。报告指出了韩国古代玻璃的特征和以主剂、溶剂、稳定剂、着色剂为主的组成成分。韩国古代玻璃分为铅玻璃、铅钡玻璃、钾玻璃、钠玻璃等,铅钡玻璃含钙率比铅玻璃含量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物保护科学基础研究中心的王军作了题为“南京明代宝船厂遗址出土舵杆结构特征研究”的报告。研究从宝船厂遗址出土舵杆本身结构特点出发,详细介绍了舵杆出土背景、舵杆基本信息、元明时期比较研究、舵杆结构研究。通过与古代不平衡舵的比较研究,对舵首、舵身、舵尾特征部位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研究,为船舵的科学复原奠定了基础。

      韩国公州大学李笑谈与大家分享了对韩国传统冶铁工业的研究。韩国冶铁文化产生于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战国时期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直以来,学术界对韩国传统冶铁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冶铁炉、炉渣方面,而本研究主要是对铁砂进行精炼锻打,研究各步骤的铁块特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物保护科学基础研究中心的张晓宁作了题为“显微偏振红外对热老化丝织品取向度”的报告,通过将显微镜、偏振片和ATR 检测晶体相结合的方式,对样品微区做无损分析从而获取其取向度信息。研究选取模拟热老化丝织品为样品,采用显微偏振红外对其取向度进行分析,为丝织品老化程度的评估和古代丝织品的保护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思路。

      韩国建国大学的金荣均对韩国寺庙壁画保护研究进行了介绍。现存韩国古代壁画主要是三国时代到高丽时期的,早期遗存较少,大部分是高丽时期末期和朝鲜时期。因20 世纪80 年代之前的壁画保护缺乏保护记录,故实际上研究时间只为1981 年到2000 年。韩国寺庙壁画构造有支撑体、中间层、彩绘等,壁画地仗层大部分是木材,每层材料不同,物理性质等均有差异。研究探讨了寺庙壁画损伤原因,包括自然界长期影响(温湿度、建筑物自重、生物影响) 和人为因素(文物保护者不当方法、材料、认识不够、管理者意识不足等)。

      北京科技大学的李辰元作了题为“渤海国铜矿冶考古研究”的报告,主要针对中国和俄罗斯境内出土的渤海国金属遗物、冶炼遗物以及矿物进行研究,意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还原渤海国矿冶生产的技术链条和金属产品的贸易流通。同时通过现代检测手段对遗物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为新近出土的遗物和长期馆藏文物的保护提供基础信息。

      北京大学张吉的报告内容为随州文峰塔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工艺研究,从合金配比、铅锡成分含量、外观以及技术交流角度进行分析。其青铜器锻制容器在早期与铸造容器相似,出现在淮河流域,后传播到其他地区。锻造技术不断发展,出现分部锻制,后铸接成型。

      复旦大学王欣然对山西寿阳县库狄迴洛木椁墓木椁复原展开研究,对出土构件进行分析和尺寸的测量,参考其他的房型葬具和北朝石窟中的建筑形象对该木椁进行复原,有助于了解北朝时期建筑形制和构造方法。

      韩国传统文化大学的金泰理做了对韩国传统阿胶动物胶的复原研究,依据《山林经记》、《五洲书种博物考辩》中所记载的传统方法,并结合20 世纪70 年代的阿胶制作方法和现代工厂制作工艺展开模拟实验,并对模拟实验制作的动物胶和购买的动物胶进行了粘度、强度、pH、水分含量等测试,结果证明模拟实验制作的动物胶在各种测试中平均偏差小。

       西安工业大学谭盼盼汇报了其对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金银器的研究。通过显微镜观察和XRF分析,对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件金银器进行了微痕分析。结果表明这件金银器来源不同,加工工艺也不同,主要有切削整形、敲打、焊接、模冲、鎏金等,代表了不同层次的加工工艺水平。最后建议,微痕分析中应该建立“共性”和“个性”的数据库,为研究金银器的加工工艺提供参考。

       安徽大学的周虎研究了蛋白质类添加剂对传统糯米灰浆性能的影响。他选择了几种蛋白质类添加剂,包括蛋清、豆浆、鸭血。对糯米灰浆添加蛋白质类添加剂进行了模拟实验,并对其抗张强度、抗折强度、表面硬度、收缩性能、渗水性和耐冻融性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表明,以上性能在添加了蛋白质类添加剂之后均有提高。在添加豆浆之后有加气的作用,因此耐冻融性会提高。添加了蛋白质类之后,灰浆中的碳酸钙与蛋白质反应生成了霰石晶型碳酸钙,因此强度等性能有提高。

      自2014 年第一届中韩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论坛启动以来,两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展和深入,参会单位从第一届的两所高校逐步扩展到了11 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为双方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明年夏季,第四届中韩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将在韩国举办。主办方希望在论坛的基础上,组建国家间平台,共享教学、科研、人才等资源,加快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共同发展。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