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的主人——可可西里高寒动物掠影

日期:2020-03-16  访问量:9662  文章来源:世界遗产微信号

昆仑山前的野牦牛群

整个青藏高原

是世界上一块罕见的保留有原生状态的原野,

是大量特有物种的庇护所。

而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

则成为高原上自然美景和大型哺乳动物

集中分布的一片高地,

是高原的边疆,原始的荒野,

震撼的景观和以藏羚为代表的独特生物的家园。

雪中的藏羚羊

自古以来,青藏高原

尤其是其北部地区都是人迹罕至的荒原。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政府在青藏高原上设置了一系列的大型自然保护区,

使得青藏高原上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受到了保护。

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阿尔金山和中昆仑等保护区

构成了世界陆地上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群,

而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

则位于这一系列保护地体系的核心位置。

位于昆仑山中段的玉虚峰

在漫长的岁月中,

在青藏高原上长期生活的藏族人民形成了

与当地的生态系统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结合藏传佛教的护生思想,

进行了长期的保护实践。

因此整个青藏高原成为世界上一块罕见的

保留有原生状态的原野,

是大量特有物种的庇护所。

高寒植物迭裂黄堇

地山雀

据调查,青藏高原上的高等植物中

有34%的种类是特有种,

鸟类中有55.8 %的物种是特有种,

哺乳动物中有9.6 %的物种是特有种。

哺乳动物中有很多是古北界的广布种,

但其中又有很多在青藏高原上演化出了特有亚种。

 

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青海可可西里在世界上最大、最高和最年轻的高原上拥有最密集的湖泊,而这些湖泊处于演化的不同阶段。2300万年前的中新世,可可西里直至柴达木盆地这一广大区域为一个巨大的湖泊。后世随着高原的隆起、河流切割和气候变化,大湖逐渐干涸,但至今仍有一些残迹,如可可西里湖、库赛湖等都是有古老起源的湖泊——山脉、冰川、湖泊和沟通冰川与湖泊的河流构成了可可西里地貌景观的基本元素。

    这些河流中,楚玛尔河是遗产地内最大的河流,而楚玛尔河是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的北源,沟通起青藏高原腹地和遥远的西太平洋。

库赛湖,青藏高原内陆的一个盐水湖

    昆仑山构成了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北部的天然屏障,也是极高山和宏伟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域。东昆仑山最高峰布喀达坂峰高达6800余米,有65条冰川发源于此。昆仑山的群峰激发了东亚各民族对于神圣世界的各种想象,成为了诸多神话的源头。

    而昆仑山沿线依然是地球表面地质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带,剧烈的地震时有发生。布喀达坂峰南麓沿东-西方向分布着一系列近现代地壳运动造成的温泉和硫磺喷气孔。这些富含矿物质的温泉在地表造成了大片繁茂生长的草地,吸引了大量独特生物。

昆仑山——可可西里遗产地的北部边界

 

    年复一年,从西南、西北、东南和东方进入可可西里腹地湖盆区产羔的成千上万雌藏羚,其迁徙是亚洲仅存的大型有蹄类迁徙景观之一,也是中国仅存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此类自然现象。

    藏羚是单属单型种,虽然被称为“羚羊”,但实际与山羊、绵羊等物种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近年在青藏高原西部札达盆地的考古工作发现,早在400余万年前,藏羚和现代野羊的祖先就开始在青藏高原上朝今天的形态演化了。藏羚的形态和行为记录了青藏高原隆起这一自然大事件在生物演化上深刻的影响。

藏羚羊

     藏羚的迁徙模式也不见于现有的其他具有迁徙行为的大型哺乳动物。雄藏羚通常不做远距离迁徙,而很多雌藏羚群体每年春夏季节要结成大群到固定的区域集中产羔,栖息一段时间后再带羊羔返回冬季栖息地。

    每年在可可西里腹地产羔的雌藏羚来自三江源地区、羌塘东部和阿尔金山,数量约6万余只,占到全球藏羚数量的20%-40%。近年,仅在卓乃湖一地每年就有3万只左右的雌藏羚产羔,这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藏羚产羔地,被称为“藏羚的产房”。

雪中的藏羚羊母幼群

青海可可西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后一片

未受人类干扰的高寒草原,

也是全球温带地区唯一一片巨大的

原生荒野生态系统,支持着完整复杂的食物网,

其中的哺乳动物群落最为引人瞩目。


    可可西里特殊的高寒气候和冻土条件使得土壤生物数量和活性都非常有限,昆虫数量也要比其他草原类型少很多。然而在高寒草原上却生活着大量极具特色的中小型草食性哺乳动物。

    这些动物中,体型最大的是喜马拉雅旱獭。旱獭通常生活在开阔的针茅草原或者向阳的山麓草场。它们挖掘复杂的洞穴,聚群而居。每年五月至九月,旱獭在洞穴周围活跃地食草,其余时间则在地下休眠。它们在夏季挖掘洞穴时能够将数米深处的砾石和土壤翻至地表,对草地上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喜马拉雅旱獭

    旱獭之外,高寒草原上生物量最大的小型食草动物是鼠兔。可可西里有两种较为常见的鼠兔,一是黑唇鼠兔,一是拉达克鼠兔。黑唇鼠兔的体型较小,在可可西里主要分布在东部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拉达克鼠兔体型较大,在可可西里主要分布在西部海拔相对较高(接近或超过5000米),地表植被更为稀疏,有更多砂石裸露的区域。此外还有高原兔,它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在可可西里地区都偶尔能看到。

高原兔

    可可西里遗产地范围内分布最广泛的鼠类是白尾松田鼠,它们体型更小,主要生活于较为湿润、近水的高寒草甸。在遗产地范围内局部区域,如库赛湖和海丁诺尔周围的大面积沙地草场,近年还发现生活着五趾跳鼠。五趾跳鼠也是目前发现的在可可西里地区分布的唯一一种在中亚草原至青藏高原广布的中小型草食性哺乳动物。

     以上中小型草食性哺乳动物,尤其是挖掘洞穴的物种,是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它们是植物生物量和矿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重要驱动力。虽然这些物种也许永远不会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旗舰种,但是它们却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没有它们,也许都不会有整个引人入胜的青藏高原大型哺乳动物群落。

雅江点地梅

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棕熊……

    在有藏羚栖息的地方,都有野牦牛的身影。

    野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现存体型最大的动物。成年雄性肩高超过两米,体重逾一吨。在开阔平缓的区域见到的野牦牛通常都是公牦牛,经常是单独一头,有时是三五成群。它们通常远离人类活动的区域,尤其喜爱在接近冰川和积雪融水水源的沟谷、坡面上觅食。

野牦牛

    昆仑山南麓、可可西里山南麓和库赛湖-新生湖(海丁诺尔)一带是野牦牛最为集中的区域。布喀达坂峰是遗产地境内的最高峰,也是东昆仑山的最高峰,其名字就来自维吾尔语中的“野牦牛”。

在可可西里山南麓

可以俯瞰楚玛尔河河谷的山坡和台地上,

在冰雪消融、草场泛出新绿的季节,

我们曾经遇到过近四百头牛组成的野牦牛群。

它们在车前跑过,人在车中似乎也感受到了

牛蹄敲击大地发出的隆隆震动。

奔入沙地的野牦牛

    野牦牛在青藏高原上的历史分布比藏羚更广。它们曾经从四川一直分布到帕米尔,从喜马拉雅山到昆仑山。今日,除了青藏高原北部从羌塘至玉珠峰一线还是野牦牛连续的分布区,野牦牛在其他地方均已消失或者仅存零星个体。据估计世界上生存的野牦牛仅有一万五千余头,而最近一次调查显示可可西里境内约有6000-8000头。也许没有任何地方,让人能像在可可西里这样时时处处亲眼看见能震撼大地和冰川,能淹没在自身扬起的大片尘土中的大群野牦牛。

在可可西里湖以东的针茅草原上,

我们目睹了两头狼咬死一头成年母牛的血腥现场。

而在更多的地点,我们会远远地看到一个黑点,

到近处才发现是野牦牛的残骸。

有时是几乎完整的皮张骨架,

有时仅仅是完整的头颅和散碎的骨头。

同行的保护区工作人员会告诉我们,

这是三年前就在这里的,那是今年年初留下的,

这是狼吃剩下的,这是被熊啃过的……

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看到牛粪,

显示着野牦牛曾经到过这里。

野牦牛承载着荒原生命力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无论它活着还是死去,无论它何时走过,

它的痕迹就在那里。

作者:Ko Hon Chiu Vincent  来源:世界遗产中心
    野牦牛从未像藏羚那样引起过全社会的关注,但它们的境况的确值得引起更多的关注。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和以西、以北的区域,是野牦牛最后的家园和庇护所。

藏野驴被狼捕食

    似乎在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和缓冲区的任何区域,任何时刻,都能看见藏野驴矫健的身姿。藏野驴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野生马科动物,也可能是非洲以外现存数量最大的野生马科动物。与藏羚、野牦牛一样,藏野驴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分布范围相当大,也较为连续。东至四川若尔盖草原,西到拉达克,北起昆仑山、祁连山,南至珠峰北坡,在这广袤的地域范围内,依然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藏野驴的身影。它们在好奇天性驱使下常从车前跑过,因而藏野驴常出现在旅行者的照片中。

藏原羚,个体比藏羚羊小

    有藏野驴的地方通常也有藏原羚。藏原羚个体比藏羚小,臀部毛色纯白,尾短小而黑,在紧张时臀部白毛蓬起形成心形,雄性角短而曲折,形状与藏羚完全不同。藏野驴和藏原羚能够取食一些家畜甚少利用的双子叶植物,所以它们在放牧强度较低的牧场上能够跟家畜共存,广泛地分布在遗产地周围的缓冲区中。

    可可西里最常见的三种大型食肉动物分别是棕熊,狼和猞猁。它们会出现在各种地形的环境中。狼在可可西里能够捕食一切哺乳动物,且主要捕食大型有蹄类。我们穿越荒原时经常发现野牦牛、藏野驴的残骸,周围都是狼留下的活动痕迹。在库赛湖岸边的一处沼泽地,我们曾经看见过藏羚角林立在泥滩上——都是被狼吃剩的残骸。虽然没有亲见,但可以想见狼群把羊群赶到沼泽地中,待它们陷于泥淖后再捕杀。

    在狼捕杀的大型猎物周围,往往也能发现棕熊的活动痕迹。青藏高原的棕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主要以肉类为食的棕熊亚种。它们也是最大的机会主义者。旱獭、鼠兔等穴居中小型哺乳动物是棕熊的主要食物。棕熊也积极地捕杀藏野驴等大型有蹄类,同时,它们也经常和狼群互相“偷抢”彼此的猎物。

猞猁是青藏高原常见的大型食肉动物之一 

    猞猁虽然分布广泛,但是行踪神秘。它们出现在山地,也出现在开阔的草原。高原兔、鼠兔以及体格较小的藏羚、藏原羚是它们经常伏击的猎物。

兔狲

    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内所有食肉动物中最为隐秘的就是雪豹了。在有大狼群生活的开阔原野上看不到雪豹的踪影。但可可西里北部的昆仑山脉却是雪豹的典型栖息地,而且是沟通青藏高原东部和西部,乃至环青藏高原地区与中亚地区雪豹群体的重要廊道。但尚未有研究团队在昆仑山地区进行过对雪豹的系统研究与调查。

    昆仑山一线有大量的盘羊、岩羊以及马鹿、白唇鹿生存,这些都是雪豹理想的猎物。虽然尚未有充分的证据,但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也是雪豹栖息地中的重要一环。

西藏盘羊

在新生湖以南和可可西里山之间,

大小湖泊犹如天上散开的云朵,

地形起伏形成迂回开阔的沟谷。

我们和国际遗产专家立在高岗上用望远镜扫视,

可以在起伏的丘陵和湖泊之前

发现成群的野牦牛、藏野驴和藏羚,

偶尔也能看到藏原羚飞速奔跑时

扬起的烟尘线或者懒懒地走过的独狼。

我们所站的坡面上,有旱獭的洞穴群落,

其中的一些洞穴已经被棕熊挖开,

旁边堆着半人多高的土堆。

偶然有大鵟和猎隼从头顶飞过,

远处水面附近有飞鸟起落,

其中一些是过境停歇的大天鹅、蓑羽鹤。

高山兀鹫

落日下的布喀达坂峰

    有一位专家看完这一切后感叹道,欧洲人没有达到前的北美大草原,也许就是类似的景观。

    其实,类似这样的景观不能见于世界上的其他角落。即便是在青藏高原上,也没有其他地方如可可西里般,在数万平方千米的空间中能够浓缩上千万年的地质历史和生态过程,也没有其他地方如可可西里般,承载着一部厚重的中国现代生态保护的历史。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