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在中国|元上都遗址

日期:2021-09-15  访问量:7432  文章来源:要闻每日关注

下载.jpg


元上都,矗立于茫茫草原上的都城遗迹,叙述着历史长河中的辉煌,一座奇异之城吸引着万邦来朝。


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北20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上,有一座巨大的古城遗址,它北依龙岗,南临滦河,分布范围约18平方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内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它就是——元上都遗址


下载 (1).jpg


“元上都”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元王朝龙兴之地,蒙元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及对外交往中心。


下载 (2).jpg


元上都由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于公元1256年初建,名“开平府”。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府”登基称汗,并于3年后将“开平府”确定为首都,正式定名“上都”。


它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在13-14世纪漠南草原上建立的中国元朝的第一座都城;是蒙古族从草原上崛起入主中原并统一全国的战略基地;是元朝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是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


这座由宫殿、草原、森林、溪流构成的都城被西方人称作“Xanadu”,悠然令人神往。它曾作为13-14世纪“世界的心脏”跳动了一个世纪,为世界所瞩目。


下载 (3).jpg


元上都遗址主要由宫城、皇城、外城、关厢、寺庙、墓群、水利工程等遗存组成,以宫殿为中心,呈分层、放射状分布,既有土木为主的宫殿、庙宇建筑群,又有游牧民族传统的蒙古包式建筑的总体规划形式,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合的产物、古代城市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的突出代表。


下载 (4).jpg


元上都遗址皇城平面呈正方形,环绕宫城而建,总占地面积约1.64平方千米,内有“四横三纵”共7条主要街道,建筑遗迹分布疏散。

皇城每边长1400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个高约10米的角楼,角楼呈圆台状,现在地表还保留着石砌建筑台基。


下载 (5).jpg


宫城的南北各有一门,东西各有二门,城墙的四周各建有六个梯形马面,东侧的马面至今保存完整。皇城内街道布置整齐对称,官署建筑大多集中在这里,另外西北角有乾元寺遗址,东北角有华严寺遗址。


下载 (6).jpg


元上都遗址内出土的遗物包括各种建筑构件,如黄、绿、蓝等釉色的琉璃瓦,以及石榜首和浮雕花卉的汉白玉石刻等。在皇城内还发现有龙泉窑、钧窖、磁州窑的瓷片和少量的青花瓷片。


下载 (7).jpg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是元上都遗址申遗配套项目之一,位于元上都遗址南5公里乌兰台敖包山东侧半山腰处,掩隐在山体间,与元上都遗址有着理想的视角和轴线关联,保持了元上都遗址原有的自然风貌。


下载 (8).jpg


博物馆可免费参观,游客在此可感受到古人厚积的智慧结晶与民族艺术瑰宝。


下载 (9).jpg


▲镇馆之宝——汉白玉雕龙角柱


如今,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已经成为向世人展示元上都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和蒙元文化交流的窗口,同时也是宣传蒙汉民族文化融合的一座平台。


下载 (10).jpg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991平方米,主体建筑5701平方米,是镶嵌在山体中的地上地下各两层的覆土式建筑,由展示区、文物库区、设备控制区、档案管理与研究区和多功能报告厅等各部分组成。


其中展厅面积2440平方米,由前言区、序厅和4个展示单元区及1个临时展厅组成。


下载 (11).jpg


基本陈列展示以“走近元上都”主题思想贯穿其中,通过“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日的风采”,“领略科技文化的繁荣”和“今日的金莲川草原”4个部分,展示了上都的兴建、布局、宫殿建筑与辉煌,反映出游牧与农耕两大文明的冲撞与融合及高度兼容并蓄的“二元”城市模式,从而见证了元朝所造就的国际多元文化兼容的盛况。


下载 (12).jpg


按比例复原的大安阁


下载 (13).jpg


忽必烈与皇后的蜡像


下载 (14).jpg

2012年6月29日

元上都遗址

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元上都遗址融合了蒙古文化、华夏文明,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文明阶段;保存良好的宫城、皇城、外城城墙、整齐对称的街巷、错落有致的建筑遗迹、自然生态良好的草原共同构成了元上都这座大型古代都城遗址,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文明和游牧文明交融进程中的里程碑。


-END-

特别说明:图文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