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遗迹亟待保护

日期:2016-07-26  访问量:4674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宁波有着大量的海洋文化遗迹。尤其是甬江流域,海洋文化遗迹众多。为了进一步了解甬江流域海洋文化遗迹的现状,近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文学与文化研究会的学生组成调查小分队,走访了甬江流域13处海洋文化遗迹。

      走访调查发现,很多海洋文化遗迹保护现状堪忧。有的遗迹已被另作他用,如属于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江北岸近代建筑群之一的邮政局旧址,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已经出租给了一家公司作为办公之用,外人无法进入参观,其他多数建筑早先为私人住宅,现已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杂草丛生,面临倒塌;位于老外滩的江北巡捕房旧址已被辟为音乐酒吧,外部张贴着海报、悬挂着彩旗。有的遗迹标识不明显,如位于海曙区旗杆巷一带的波斯巷遗址只留有一块石碑,隐于闹市,不易为人发现;虽然位于镇海区的李坤广场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的沿线有明州第一码头“利涉道头”牌坊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碇港”的标记牌,但“镇海夜宵城”五个大字的招牌远远掩盖了遗迹标识本身;再如位于镇海区蛟川街道的清水浦古迹大都已经消失,仅残存一些零星古迹。还有的遗迹由于战乱、拆迁等原因,原貌没有很好地被保留或保护。如位于镇海区南大街和城河西路的北宋航济亭遗址,毁于南宋金兵火烧明州城时,如今只有一艘仿制大船和旧建筑诉说着昨日的辉煌。位于海曙区江厦公园内的市舶司遗址(来安亭),也仅存一亭,亭内石碑上记载着相关信息。有着同样境遇的还有位于海曙区姚江南岸和义路东段的宋代渔浦门码头,它的遗址已经无处可寻。调查小分队成员根据史料记载以及相关媒体报道,费尽周折地找到了宋代渔浦门码头大概的位置,但该码头已经成为一条漂亮的沿江景观带。另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四明驿被辟为了现在的佛教居士林,除在居士林门外的一行短句中能够得知四明驿的内容外,参观者并不能直观地知道该遗址的“前身”。再如位于海曙区月湖风景区镇明路宝奎巷内的高丽使馆遗址石碑文字模糊不清,铜像掉色严重,且存在乱贴广告现象。位于海曙区姚江南岸、解放桥东侧的和义门瓮城遗址石碑文字模糊,部分设施出现了铁锈。位于海曙区中山西路北侧唐宋子城遗址内的永丰库遗址无专人看管,建筑物有破坏现象,地面青苔丛生,雨天容易滑倒,且基本无人前往参观。

       以上现象刚好与市民的态度一致。问卷调查发现,对于宁波海洋文化遗迹,自认为对宁波海洋文化遗迹“非常熟悉”的仅有2.5%,而“不太清楚”或“毫无了解”的高达55%。不少市民表示,除了庆安会馆、镇海海防遗址,大多不知道其他海洋文化遗迹,就连有些老宁波人也对此不甚了解。这当然有保护机制不够完善,详细的文字记录匮乏,遗迹年代久远等原因所致。仅有12.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下宁波海洋文化遗迹的保护“非常好”。究其原因,52.5%的被调查者认为对宁波海洋文化遗迹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是“遗迹保护部门经营不善,管理缺乏科学性,使其不受关注”,32.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建造大量商业建筑和人造景观,为追求利益,进行掠夺式开发”。42.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下宁波海洋文化遗迹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市民保护意识不够”,47.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至于如何保护海洋文化遗迹,80%的被调查者认为现有海洋文化遗迹的保护重在“保护遗迹意识的宣传推广方面”,其次是“遗迹修缮方面”。但调查也发现,97.5%的被调查市民愿意参与到宁波海洋文化遗迹的保护中来。

      海洋文化遗迹连接了古往今来的人类文明,具有历史、艺术或科学的研究价值。它不仅是城市发源和发展繁荣的象征,而且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但目前不少海洋文化遗迹正渐渐消逝在这座繁华的城市中。为此,调查小分队呼吁:为了让宁波海洋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希望每个宁波人都能为守护海洋文化遗迹出一份力,不要让灿烂的海洋文化成为过去式。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