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遗产保护精英阆中进修 共研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

日期:2025-10-21  访问量:746  文章来源:引力播

今天(10月21日),2025亚太地区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高级人才研修班在千年古城四川阆中开班。来自中国十余个省份、澳门特别行政区及意大利等地的30余名遗产保护精英齐聚一堂,共研亚太地区历史文化街区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1.jpg

开班典礼。主办方供图

此次研修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联合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承办。

2.jpg

30余名遗产保护精英齐聚一堂。主办方供图

研修班为期一周,以“活态古城”阆中为实践课堂,聚焦山地古城保护、传统营造技艺传承、社区共生发展等核心议题,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考察、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推动跨文化、跨学科、跨代际的专业人才对话。来自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资深学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专家,苏州“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阆中本地保护实践专家、“2025亚太地区世界遗产青年营造师”称号获得者等组成多元师资团队,开展系统教学与经验分享。

3.jpg

嘉宾参观会场。主办方供图

“遗产远不只是一座座单体古迹,它承载着集体记忆,凝聚着文化认同,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开班典礼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代表夏泽翰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此次在阆中这座“活态课堂”的研修,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更将助力构建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专业人才网络,培育一批能协作、善发声、勇引领的遗产守护者。

4.jpg

昆曲表演。主办方供图

据悉,作为此次研修班的主要推动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自2004年依托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成立至今,已连续举办17届亚太古建研修班,累计为30余个国家和地区培训遗产工作者超800人次。近年来,苏州分中心紧扣“文化遗产青年传承”命题,通过创新开展“青年与传统营造技艺”国际交流活动、“亚太地区世界遗产青年营造师”评选等项目,发掘培育青年力量,系统构建了包含技艺输出、人才培育和国际交流的遗产保护合作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苏州方案”。

川北重镇阆中,山围四面、水绕三方,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作为巴蜀要冲和古蜀道上的水陆咽喉,其依山傍水的古代营城智慧、独特的穿斗式木构建筑体系以及汉、回、藏多元文化共生的建筑风貌,完整延续了“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街巷布局,自古有着“巴蜀古建筑实物宝库”的美誉,是亚太地区山地古城活态保护的卓越典范。阆中古城厚重的历史底蕴、卓越的遗产价值与突出的古城保护案例,为研修班提供了丰富的实地研习素材。

5.jpg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局长钱宇澄致辞。主办方供图

“廊中‘山水城相融’的营城智慧,与苏州园林‘咫尺乾坤’的造园哲思相得益彰,都是‘天人合一’的哲学实践。”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局长钱宇澄表示,此次研修选址阆中,不仅是两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经验互鉴,也是“苏州方案”寻求对话与创新的延续,“我们希望以研修班为纽带,把国内城市在遗产保护领域积累的突出经验、形成的成熟做法,系统地向亚太地区推广分享,为亚太地区解决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共性难题注入新动能。”(苏报融媒记者 凌欣炜/文)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