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世界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培训班在贵州铜仁开班

日期:2025-10-20  访问量:261  文章来源:天眼新闻

10月19日上午,第三期世界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培训班在贵州铜仁正式启动。本期培训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主办,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世界遗产专项基金提供支持,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局承办。

1.jpg

开班仪式上,贵州省林业局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侯拥军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秘书长侯远青作讲话。随后,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原一级巡视员周久财作了专题讲座,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80多名世界遗产相关管理人员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为期四天,课程安排系统全面、内容务实,特邀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保护地司、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等单位的权威专家授课。培训聚焦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可持续利用、国际交流合作、社区协调发展等重点议题,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政策背景与发展趋势,帮助学员全面把握世界遗产现状,深化对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认识,切实提高科学保护与有效管理能力。

2.jpg

除课堂讲授外,培训还设置案例研讨环节,通过剖析典型经验、聚焦现实问题,推动学员间深入交流与互学互鉴,共同探索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可行路径。

培训期间,学员将赴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江口县、碧江区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学习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及“两山”理念转化实践经验,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值得关注的是,梵净山管理局近期积极参与国内世界遗产保护合作主题大会,受邀参加在九寨沟举行的2025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合作交流会,并共同发布了《2025年世界自然遗产教育九寨沟倡议》;受邀参加在黄山举办的2025RCEP成员国世界遗产地合作联盟(RCEP-WHCA)成员大会,受邀在会上发起设立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成员国世界遗产地合作联盟,成为联盟理事单位,展现了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积极作为。

世界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的,具有突出价值和普遍意义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是全人类的瑰宝和共同财产。自1972年成立以来,共有195个国家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世界遗产起着引领作用。我国于1985年成为缔约国,截至目前,共有60项世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及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均居世界第一。贵州铜仁梵净山于2018年7月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标志着该地区生态与文化价值获得国际认可。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