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在国外(七)

日期:2015-10-08  访问量:7854  文章来源:Admin
印度:多方参与筹措保护经费
 据统计,印度全国名胜古迹门票年均收入为8.5亿卢比,而维修和保安费用年均支出仅为6.9亿卢比。除门票收入盈余外,印度政府还采取了其它一些措施筹措资金。印度在1996年成立了“国家文化基金会”。国内外团体和公众在免税的情况下,通过基金会对特定或普通的项目提供资金或捐赠。为预防官僚主义和贪污挪用,所有通过基金会提供的款项都以专业的和非官方的办法进行使用。如新德里胡马雍墓的总体环境改善项目的款项,就是由“阿加·汗基金会”和“奥勃罗伊旅店集团”一起提供的。印度政府还鼓励本国私人企业参与保护和修复工作,2001年,印度考古研究所、北方邦政府与印度最大的私人企业“塔塔集团”以及“泰姬旅店集团”签订了维修和发展泰姬陵的谅解备忘录。这是印度文物界第一次利用私人企业的资金。许多文物单位准备起而效法,单是北方邦就有36个古迹准备让私人公司介入。此外,印度政府还大力寻求国际合作,自1977年以来,印度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积极支持者,并与诸如“国际名胜古迹理事会”、“国际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联合会”、“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研究中心”等国际机构紧密合作。为了争取早日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拉贾斯坦邦政府特地向亚洲开发银行争取到了1亿多卢比的贷款,准备对历史名城斋浦尔进行全面的修复和改造。

新西兰:“边用边护”不让遗产变得“冷冰冰”
新西兰文化遗产被分成毛利文化遗产和新西兰近现代进程文化遗产。曾经有一段时间,新西兰立法对文化遗产采取停止使用和定期维修等保护措施,结果不仅导致维修资金短缺,而且把文化遗产与现实生活人为地分离开来,把文化遗产变成了“冷冰冰的遗产”。“边用边护”是新西兰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多年来一直遵循的原则。这些地方并不因获得文化遗产的封号而被停止使用,相反却因独特的历史文化沉淀而人气更旺,生意更兴隆。
1993年,新西兰本着“边用边护”的理念,修订了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法律条例,把文化遗产保护引入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当年,新西兰的汤加里罗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座以壮观的火山群和毛利文化展示出名的国家公园从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示范区。新西兰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半官方的“历史遗迹基金”负责统一规划、协调和监督,具体工作则由各地市政当局负责。除中央政府提供的相关财政支持外,有的地方还设立了多层次基金为文化遗产保护筹集款项。近几年,《遗迹保护契约》在新西兰各地得到了普遍推广。这项契约主要针对文化遗产的个体所有者。政府和他们订立遗产保护合同,由这些个体所有者承担保护和维持文化遗产的具体工作,政府则提供法律保护和资金支持。这项契约为此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明确了责任关系,规定责任方应互相支持,互相监督,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文物保护、使用和延续的目的。

法国:宣传教育和文化推介密切结合,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法国的世界遗产数量之多,仅国家登记入册的历史建筑遗产就有4万件,文化遗产的涵盖面更宽,总数远超过4万。这个数字还在增加。法国政府一直致力于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在法国,每个城市都有由当地居民义务担任的文化遗产“宣传员”,他们协助学校进行保护文化遗产的教育,通过组织参观、讲解和发放宣传材料等手段引导人们树立起保护遗产的意识。此外,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和享受文化遗产,1984年,法国率先推出了“文化遗产日”活动,在这一天,法国的博物馆、艺术馆、总统府、市政厅和城堡等免费向游客开放。法国民众以各种方式举办各种丰富多彩、富于创意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对文化遗产的关注与自觉保护。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