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陕西明长城建安堡保护加固工程

日期:2017-05-08  访问量:5772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

    业主单位:榆林市文物局

    勘察设计单位: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

    施工单位:西安文物保护修复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延安中安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建安堡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乡建安堡村,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是陕西境内明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一,2012年经国家文物局编码认定纳入长城保护体系。

       建安堡遗址城垣周长1416米,占地面积110400平方米,墙体基本为土墙,少数墙体残存有明代包砖,城内现存城门3座,角楼4座,马面1座,瓮城3座,楼台1座,水井7口。维修前遗址的保存状况不佳,各种病害影响了遗址的结构和外观,部分遗址体出现了坍塌或处于濒临坍塌的状态。

       2010年3月,榆林市文物局委托设计单位编制保护方案。2011年3月,勘察报告及工程方案设计完成并于4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2013年9月工程开工,开始进行考古工作和工程试验。2014年5月完成考古工作和工程试验,开始保护加固工作。

       2014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长城保护维修工作指导意见》对长城保护维修工程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明长城建安堡保护加固工程始终秉承“本体抢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的维修目标,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保持长城的原形制、原结构,优先使用原材料、原工艺进行长城保护维修,妥善保护明长城建安堡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沧桑古朴的历史环境风貌。

       本工程实施过程中,将考古勘探与工程实验贯穿始终,对于长城保护的工艺、材料及保护措施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试验数据和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按设计文件要求主要采取植被清理、灰土夯筑加固、土坯补砌、裂隙修补、土坯填补、顶面防护等方法进行保护,主要针对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进行加固,同时提高其抗雨蚀能力。

       工程以传统工艺为主要保护措施,使用原有的建筑材料或与原材料性质接近的材料进行维修。实施过程中与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深入合作,开展了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通过室内试验对遗址本体土样、修复土样及修复土坯的各项化学、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研究,先后开展了土样试验、土坯试验、裂隙注浆试验、锚杆锚固试验等工作,确保维修材料和工艺最大程度符合原材料原工艺。

       本次保护维修只针对遗址现存病害和结构稳定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对西城墙、北城墙等结构稳定的墙体只对墙基掏蚀和部分冲沟进行局部维修,尽量减少干预,较好地保持了遗址的原貌,将长城关堡的古朴性与沧桑性完整地展示给社会。对当地百姓正在使用中的东、南城门洞,在考古勘探前提下进行局部复原,既能保障文物和人员安全,又能满足村民使用,体现了文物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