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拍开平碉楼20年:留碉楼光影 寄赤子情怀

日期:2017-04-14  访问量:4987  文章来源:中国侨网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我没有什么特长,这么多年,也只懂得做这一件事。”在香港九龙公园的树荫下,何树炯翻看着自己的摄影集,细数每一张图里的故事。摄影集的图片都有着共同主题——位于广东开平的世界遗产“开平碉楼”。开平是何树炯的家乡,20年来,他往返粤港,用自己“唯一擅长”的镜头,记录下家乡的“碉楼”。

 

 “碉楼过去是华侨对乡土的爱,如今是我们对家乡的自豪,我也希望我用镜头记录下的景色,未来能丰富年轻人对乡土的认识。”他用“记录乡土脉搏”,来表达发自肺腑的自豪。

  出生、成长在开平的何树炯,开始并不知家乡有如此建筑美景。“早年交通不似现在,村中只有泥土路,通往其他村子的路也很差,有些地方还无路可走。”何树炯说,年少时也见到当地零星有几幢碉楼,乡里人称“炮楼”。

  陪外国记者拍摄 深受震撼启发

  成家之后迁到香港,何树炯做过传媒,后面离了行,却离不开手中的相机。1996年,他受托陪同一位外文杂志记者,到开平拍摄碉楼。“当时我还觉得奇怪,就这么几栋碉楼,值得人家坐飞机来拍摄?”但随后的行程,令何树炯大为震撼,原来碉楼的数量远远超过自己的认识,即便对建筑所知不多,也为眼前的精良之作所打动。

  “外国人已经觉察到碉楼的价值,我们在地人若不重视,情何以堪?!”在自力村的安庐回廊影下第一张相之后,他便给自己定下了拍摄100座碉楼,组“百碉图”的目标。

  塘口镇自力村是开平碉楼的集中地之一,15座风格各异的碉楼,从20世纪二、三十年起,就静静矗立在这里,其中的铭石楼建于1925年,楼高6层,仿罗马的爱奥立克柱式,巴洛克风格山花,中式六角攒尖凉亭将绿色琉璃瓦顶与西式立柱、拱券巧妙结合在一起,实用与美观兼顾,电影《让子弹飞》里,周润发居住的 “豪宅”,便是在铭石楼取景。在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成功申报世遗之后,铭石楼和其他一道申报的碉楼一样,周围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原本的泥石小路变成了水泥路。

  何树炯回忆起1996年首次探访自力村,村里还没有成形的村道,仅有十余户人家,却是“鸡犬不相闻”。

  常年穿梭村落 骑坏三部电单车

  在那个胶片珍贵的年代,每一张影像,都是经过天气、光线、位置的慎重选择,才按下快门的精心之作。晨光和夕阳,是最好的天然光线,为了赶早,何树炯常常凌晨三、四点出门,拍完早晨的图片后八九点钟回家,下午再出门拍摄夕阳里的一组相片。“为了提高效率,我买了一辆电单车。”何树炯在自己最珍爱的一本摄影集的后序里,放上了唯一一张作者相,便是与电单车的合影,6年间,不知不觉骑坏了三部电单车。多雨的夏天对出外拍摄来说,更是体力和毅力考验。有时见到湛蓝天空,便赶紧收拾出门拍摄,谁知行至半路,一阵疾雨袭来,只能作罢返回,“别人看来是折腾,我却乐在其中。”

  “百碉图”目标 传扬侨乡美名

  在何树炯的摄影集里,开篇的一幅长图最为震撼人心,傍晚的红霞映衬碉楼的逆光剪影,红霞呈现出金龙姿态,令人啧啧称奇。“那天傍晚天边出现晚霞,我觉得是个拍摄好时机,就带着相机上山了。”渐渐地,晚霞在塘口方氏楼上空聚拢成长条状,何树炯用了一整卷120型胶片将这一幕拍摄下来,10多秒后,晚霞便消逝在夜幕中。冲洗拼接之后,他才发现这是一条分明毕现的“金龙”。

  当初定下“百碉图”的目标时,何树炯从未想过,一拍便是20年,光胶片资料就装满了家中几个雪柜。随着作品陆续见诸报章,开平碉楼给外界越来越多惊喜,何树炯的名字也在圈内逐渐响亮起来。他没有停下快门的节奏,一边拍摄,一边整理素材,回港时就翻阅收集来的资料,通过书信向文史学者请教与开平碉楼相关的历史和华侨故事。

  “开平的县志记载,20世纪初,当地曾频受土匪侵扰,在海外打拼的开平华侨,为了保护家乡和家眷,在侨居地请人设计好蓝图后,回乡建造起碉楼,有些碉楼的大门上,至今仍可见‘爱国齐家’字样。”开平碉楼启动申遗之后,何树炯受邀参与资料的拍摄收集,也有机会能更进一步探索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华侨乡土情。

  作为内地著名的侨乡,开平的近现代历史,和华侨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平碉楼在申遗过程中,“华侨文化特质”也是独树一帜的,这样的情感表现,至今仍对侨乡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世界那么大,但家在这里,根在这里。”何树炯说。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