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安远庙保护修缮工程

日期:2016-11-03  访问量:4596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安远庙修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是达什达瓦蒙古族举族内迁的纪念地和历史见证,也是承德外八庙中具有代表性寺庙之一。1988年,安远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安远庙南北宽100米,东西长260米,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因主殿普度殿为方形,俗称“方亭子”。寺内分三进院落,第一进山门内是一片广阔的场地,南北各有五间配殿,正面及两侧原有三座棂星门,现已不存;第二进院落以汉、藏做法结合的平台门与一进院落分开;第三进院落由70间廊房组成,正中为主体建筑“普度殿”,平面呈回字形,是蒙古族寺庙中常见的“都纲法式”。在外八庙中,安远庙的建筑与规模远比不上其他寺庙高大雄伟,但它完全打破了汉式寺庙坐北朝南的“伽蓝七堂”的传统建筑布局,在风格上明显保留原固尔扎庙的民族风格,巧妙地融进了汉、藏民族的建筑精华,从而使整个庙宇从布局、外观和建筑上,都别具一格。

       岁月流逝,距离20世纪80年代的大修已过去近30年,安远庙的古建筑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维修周期。修缮前,古建的檐柱柱根糟朽,木构件局部下沉、脱榫,屋顶瓦面渗漏,对室内珍贵的壁画、佛像、藻井、彩画和其他陈设形成危害。安远庙内的山门、门阁、围房基址等均严重残坏,山门、南门阁、东门阁屋顶局部渗漏,对室内陈设和梁架造成严重影响。廊房基址墁地大面积缺失,杂草丛生。2010年6月,安远庙保护修缮方案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2010年8月,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此次保护修缮属抢险加固工程,内容包括抢险维修主体建筑普度殿,对渗漏的檐部进行局部揭瓦,更换严重糟朽的椽飞望板;整修室内糟朽的楼梯和地板;补配缺失天花和油饰保养;对现存古建筑山门、门阁、碑亭和群房基址进行全面整修和抢险加固等。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为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和承德市文物局规划设计室,施工单位为承德市文物局古建处,监理单位为河北木石古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安远庙保护修缮工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行业规范实施,严格遵循古建规范标准,科学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水平。保护修缮工程的实施,消除了普度殿檐柱糟朽造成的檐柱下沉,二三层木构件脱榫等险情,解决了寺庙建筑瓦面漏雨、椽望糟朽等问题,对建筑的油饰地仗、木构件、台基、院落地面、围墙等进行了修缮,排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寺庙的整体环境。并且在修缮过程中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原做法、原材料进行修缮,保护了寺庙的历史真实性、完整性,使其特有的建筑布局、风格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2013年4月,工程竣工并通过单位工程验收。6月,国家文物局领导及专家对安远庙保护修缮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施工工艺、工程质量、进度、管理及工程资料整理等方面给予了肯定和好评。12月,河北省文物局组织古建筑修缮专家对已完工项目进行了省级技术验收,验收组认为,安远庙保护修缮工程管理较为规范,资料基本完整,观感效果基本达到了验收要求,原则同意通过省级技术验收。

登录
注册